乾隆与嘉兴

江南运河嘉兴段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规格最高的航道,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

浙江嘉兴(尤其是如今的秀洲区),地处运河由苏入浙的第一站,是乾隆帝南巡的必经之地。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到嘉兴。第一次是在乾隆十六年 (1751),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

(缘起于嘉兴的运河文化)

《嘉兴府志·巡典》载,乾隆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下江南。其中第一次下江南的路线为:“乾隆十六年二月,南巡至苏州府吴江县南斗圩大营,启銮至嘉兴府秀水县北教场大营驻跸。驻跸次日启,銮经嘉兴府城,幸烟雨楼、三塔寺至桐乡县石门镇大营驻跸,又次日启,銮幸杭州。三月,回銮至嘉兴,驻跸如前。

《乾隆南巡图》第七卷《入浙江境到嘉兴烟雨楼》:全长约为9.5米,本卷展现的主题为“入浙江境”,描绘御舟在江苏吴江县和浙江秀水县的交界处进入浙江境,止于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场景。

乾隆御诗中关于嘉兴的部分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月十三日五月初四日第一次南巡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入浙江境

午临于越晓勾吴,一水何曾易舳舻。

尔界此疆人纵别,民胞物与我宁殊。

敢忘求莫心常切,且喜行程春与俱。

万姓尊亲盈跸路,岂辞膏泽以时敷。

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舟过嘉兴

徐牵锦缆过嘉禾,隐隐时闻欸乃歌。

慢陟高楼传八咏,独欣旧馆号三过。

油花香入青葱町,毛芷新浮澹沲波。

夹岸桑林数十里,果然蚕事此邦多。

嘉兴道中杂咏 其一

从来佳景称吴越,是处佳因吴越间。

水以澄渟谋目静,山惟平远致心閒。

嘉兴道中杂咏 其二

射襄桥下水长流,句践夫差两并休。

只有王泾一弯月,入波影尚学吴钩。

二集卷二十六

经嘉兴问蚕事未兴因而有作

杭嘉湖三府,蚕事最盛者。

夹岸种女桑,弥望无高下。

时节未谷雨,摊乌尚早也。

三眠已不误,何虑缫丝寡。

周礼禁原蚕,岂为桑与马。

利戒不遗馀,深意存非假。

时巡廑农桑,劝课及春社。

插秧候正遥,菜麦早遍野。

我更何所事,拈吟清兴惹。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正月十一日至四月二十六日第二次南巡

二集卷七十

入浙江境

轻舟晓日别吴门,川路溪烟漾晏温。
柳叶青笼鸡犬社,菜花黄入苧萝村。
分疆顿觉民风异,转壑都关吾意存。
恩沛宁无需再沛,畴咨大吏悉心论。

过嘉兴府城

接境金阊即秀水,此丰彼歉理真无。

旋知大吏为屯泽,肯使斯民叹向隅。

沟壑流离期普济,闾阎气象幸微苏。

城乡辏僻从来异,不获吾犹廑一夫。

题烟雨楼

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

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

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

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观钱陈群书赵孟頫耕织图诗屏题句

侍臣归老此居停,烟雨楼中书素屏。

悉我重耕还重织,岂其如画竟如铭。

深惟衣食求民瘼,讵止湖山悦性灵。

无逸尔知曾染翰,嘉兹金镜效张龄。

烟雨楼即景

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

烟态依稀如雨态(是日晴和),滮湖消息递西湖。

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士民有陈渔樵耕牧图者故戏及之)。

应放晴光补畴昔(辛未至此烟雾中颇不见远),奇遐毕献兴真殊。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一

庸医望问觅形声,气䭇三闾病岂成。

我令归田静调摄,精神竟得复平生。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二

匆匆过隙白驹催,闻道家居七帙开。

跸路迎銮多旧侣,就中颇喜此人来。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三

村舍何妨门缚柴,逃禅时有野僧来。

惟应恋阙心如炷,辨色趋朝心未灰。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四

前岁灾鸿实弊劳,赈赒南望首徒搔。

相逢为问民苏未,巡狩宁因问柳桃。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五

开年正可垦春畦,更喜柔桑叶渐肥。

劝穑课蚕林下事,岂能高枕说閒归。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六

武原舟放莫教迟,烟雨楼前烟雨微。

捡得石湖诗卅首,一时赓运兴轩飞。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七

溪上风来料峭寒,春衫也觉切肌单。

笑伊何故朝衣典,乡俸从今志可宽。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八

世族钱塘滴 钱,禦儿迁里是何年。

滮湖淼淼澄明水,可养胸中一片天。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九

溪云欲泮柳烟低,柳外青帘飏影飞。

新压糟床春酒熟,换沽可解带腰围。

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书以赐之 其十

炊黍何论莼与菘,怡情桃李绘薰醲。

今来扈跸权教置,可忘螭头珥笔供。

石门道中作 其一

水程卅里惠风柔,迤逦由拳接秀州

每至横桥人更庶,夹川欢喜讶龙舟。

石门道中作 其二

杏花红覆菜花黄,间出芃芃绿麦长。

岸转川回浑助喜,为看芒穗报秋穰。

石门道中作 其三

徐行减从经城郭,万骑奔驰亦底为。

到岸画舻还少待,率知舟较马犹迟。

石门道中作 其四

溪亭水市夹横塘,老幼扶携共觐光。

却喜陌桑才吐叶,人家未至碍蚕忙。

卷七十一

自嘉兴一日至灵岩驻跸二首

易舟宝带桥,取道石湖寺。

跋马上方山,复行廿里地。

申刻至灵岩,罨画峰愈翠。

坐我临湖榭,太湖在襟袂。

非历半日劳,那惬无穷意。

来往已半月,弹指讶何易。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62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四日第三次南巡

《清高宗御制诗三集》

卷二十

沈德潜钱陈群来接走笔成什书之各赐一通

二老江浙之大老,新从九老会中回。

身体康强自逢吉,芝兰气味还相陪。

迎堤蓦遇以为喜,出诗命和群应推。

更与殷勤订佳约,期颐定复登金台。

卷二十一

入浙江境

一水原无异,两疆顿尔分。
行春三月近,迎驾万民纷。
瞻就宁须禁,颂扬非所欣。
不谋共尊戴,保赤益心勤。

过嘉兴府城

御舟别路溯漕河,登陆春城按辔过。

吴帝经营非旧郭,周书假藉得嘉禾。

户闻弦诵渐摩善,野富蚕桑衣被多。

博施愧予焉济众,民情到处总逢和。

游烟雨楼与庄有恭联句用石鼎体

滮湖换轻舟,载咨携大吏。

延楼镜中央(御制),叠坐图次第。

元璙首缔搆,仲圭足标致。

名宁诧鸳鸯(臣庄有恭),利颇擅荷芰。

谓当烟雨濛,乃值春光霁。

游目益悦心,对时兼得地。

青峦识送迎,白鸟忘呵避。

柔桑验萌芽(臣庄)。(御制有恭),绣壤嫌鼓吹。

耕织八政关,钟磬元音肄。

老钱笔老健(御制),蒙庄视蒙翳。

前虚豹尾随,今预鹢头伺。

堤桃伫靧红(臣庄有恭),渚柳渐凝翠。

近远景毕呈,吟咏兴诚遂。

何殊侍西清(御制),窃幸迓南暨。

迟牵载书船,急控催诗辔。

遇荣三接承(臣庄有恭),音矢载赓继。

频阴所恒惯,屡晴实罕事。

却虑误东作,然诚得两利。

三农足冬雪,万国来辑瑞。

瞻天惬众怀(臣庄有恭),观风廑予意。

阳舒固胜阴,月计尤省岁。

勖尔惟清心,体兹共济义(御制)。

再题烟雨楼

未年丑岁两经行,烟雨都逢副盛名。

却讶今番出新样,自过江后总开晴。

柳丝窣地折腰舞,梅朵烘春笑口迎。

更上高楼聊极目,水村近远望分明。

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

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

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

偈忆赵州举,茶经玉局携。

登舟语首座,付尔好幽栖。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一

接踵迎銮多颂声,观民惟愧政无成。

境临秀水聊心喜,为晤林居有老生。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二

祝釐昨岁驿程催,九老图形霁月开。

便令还乡颐暮齿,宣传不许远迎来。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三

棱棱孤鹤瘦如柴,圆峤方壶任往来。

鹤其性人寿其似,会看劫火有寒灰。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四

游山屐总不辞劳,遇胜吟诗白发搔。

花濑濛濛春澹澹,微醺何碍晕如桃。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五

春田未致手亲畦,俸养何妨刺齿肥。

常把一篇弘景传,殊途要欲有同归。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六

三月违如三岁迟,诗裁前席辨精微。

虽然赐杖何须杖,见说香山步似飞。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七

薄试春寒冬更寒,吾民宁乏有衣单。

定当剀切陈民隐,莫饰其辞蕲意宽。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八

结屋江乡不费钱,双槐门巷荫多年。

朴淳生计耕还织,淡荡心情水与天。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九

楼台烟雨望中低,早见书屏健笔飞。

新署头衔荣晚节,定知家庆子孙围。

过嘉兴再和钱陈群田园杂兴十首 其十

乡味休耽韭与菘,行时韶令正芳醲。

为吾数日随清跸,可负湖山佳景供。

过石门县

策马石门县,观民度石城。

闾阎际时泰,埤堄倚春晴。

寸土桑麻地,万家弦诵声。

何加曰惟教,然匪尚词英。

卷二十二

复游烟雨楼 其一

前度晴中阅春景,今朝雨后赏烟光。

轻阴犹恋波澜意,细籁都含花木香。

复游烟雨楼 其二

果然名实善相随,百尺高楼悦目时。

试看浅烟方淡荡,便教不雨也迷离。

烟雨楼叠韵旧作

烟丝罥柳柳丝濛,雨意迎人人意通。

自是云容盟水态,并宜草绿藉花红。

奚称处括沔阳彼,总属天高地厚中。

耕织图诗屏宛在(楼中有钱陈群书赵孟頫耕织图诗屏),不殊惇史惕深宫。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一日第四次南巡

卷四十六

沈德潜钱陈群来接因成是什仍各书一通赐之

二仙仍此候河滨,三载相睽意更亲。

郭泰李膺一烟舫(二人同舟而来),沈期钱起两诗人。

飘然白发都还健,瞭尔青瞳自有神。

笔力年华虽共老,载赓知复倍清新。

卷四十七

入浙江境

一川不异舟,两省顿分邮。

风俗渐因别,桑麻较更稠。

春晴真是畅,三载忽如流。

袛觉民情切,惠鲜可忘谋。

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 其一

烟雨今朝烟雨无,眺吟畅好不模糊。
菜花黄映麦苗绿,所喜犹然在此乎。

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 其二

即景无过遣兴题,过誉老笔注金鎞。(楼中钱陈群书旧作并跋语张壁颇觉过誉)

楼前一对玉兰树,直与楼檐开并齐。

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 其三

近涯野艇不谯河,渔乐凭看乐若何。

讶似天孙机杼张,锦端来往织仙梭。

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 其四

船泛春波天上坐,楼称烟雨霁中来。

韶光陶冶无先后,庭际辛夷盆里梅。

题烟雨楼

岧峣无地起楼台,一棹宛从镜里来。

问孰宜烟更宜雨,合称惟柳复惟梅。

韶光艳裔为屏匝,漪影空明映座开。

钱赵王孙诗与字,(楼中有钱陈群书赵孟頫耕织图诗屏)却因吟玩久延陪。

游烟雨楼与庄有恭联句叠前韵作

昔兹抚土臣,今为隔省吏。

仍携因阅塘(御制),叨陪逾及第。

嘉禾奉清娱,高楼挹佳致。

花繁双树玉(臣庄有恭),香儗千顷芰。

名循虑烟雨(近颇望晴),实惠快晴霁。

何处不筹农(御制),所喜无弃地。

就瞻禁谯诃,蹴踏敕趋避。

蔼然衢谣盈(臣庄有恭),翕若天籁吹。

颇嘉新政观,莫忘旧学肄。

行当侍左右,顿尔豁障翳。

簿书幸宽程,笔札愿谨伺。

抚时值风和(臣庄有恭),延远胜山翠(嘉兴境内无山凭眺益远)。

一天景越朗,四邻望俱遂。

澄波识鱼乐,厚泽欣众暨。

滮湖正回棹,秀溪(桥名)复控辔。

万千气象呈(臣庄有恭),百二春光继(时值闰二月)。

揽结敢恣兴,游豫无非事。

明将盐官驻(御制),总廑海亹利。

北涨常安澜,中开必表瑞。

圣仁感天仁(臣庄有恭),予意视民意。

翘心缅四巡,睫眼又三岁。

载赓非玩物,怀哉惟展义(御制)。

卷四十九

再游烟雨楼

南去北还半月馀,滮湖楼阁祗犹初。

墨辛夷纵花全谢,紫碧桃方朵艳舒。

波态含烟欲藏舫,云容酿雨正如车。

循名奚要惟晴好,念在蚕筐与麦锄。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一

诗篇来往达音声,前席尤欣晤耇成。

曰善颂卿思古者,不忘规我廑民生。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二

肩舆弗许远迎催,喜过新年八帙开。
民数无央觐銮路,就中遥识地仙来。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三

清短身如愚也柴,当年给杖重扶来。

相逢一别三年话,不觉金猊篆已灰。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四

问汝林居更底劳,每逢赓韵首应搔。
即今三叠田园兴,一例还当报木桃。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五

讵必乡田藉自畦,润身原以德充肥。

不妨春冷常朝出,或遇山佳定暮归。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六

晏眠谁斥入朝迟,娱老那虞生理微。
子贰地官身里俸,岂同寒士论潜飞。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七

乡居想复济贫寒,未肯君恩身受单。

更有馀閒问风景,南湖春水映心宽。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八

老伴诗人沈与钱,清词丽句答芳年。

为询北阜竹梅月,何似南楼烟雨天。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九

于公门巷岂嫌低,归省还听琴辔飞。

依跸却因勤供奉,肯教妇子一家围。

三和钱陈群田园杂兴诗十首 其十

石湖高致寄冬菘,润笔应知藉酒醲。

三十首中和十首,想因诗兴偶然供。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80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九日第五次南巡

《清高宗御制诗四集》

卷七十

入浙江境

一水无须更换舟,却看两省各分陬。
南为迎者北为送,养俾欲兮给俾求。
老幼依然非越俗,桑麻栉若较苏稠。
来巡要务此疆切,正在海塘固永谋。

驻浙江水营

江南水营屋三间,已谓不当心踖踧。

浙江水营倍过之,点缀亭台及花木。

争强长此竞安穷,今驻明发祇一宿。

未曾预戒吾之过,实不思及此预督。

将求吾喜喜何曾,益觉怦怦憎鞠恧。

十日晴和略廑念,油云忽落雨丝稠。
恰宜佳节过寒食,况是川涂驻綵舟。
不疾不徐利麰麦,既优既渥润田畴。
一端更有怡神者,明日应临烟雨楼。

题烟雨楼

只疑瀛泛到云来,镜里楼台熟路开。

四面波光烟雨意,无边春景咏吟材。

今斯今也昔斯昔,柳尚柳兮梅尚梅。

一读钱家书赵句,怆然弗忍更徘徊。

游烟雨楼与梁国治董诰联句再叠前韵作

所贵省方者,休民与察吏。

间亦涉吟咏,斯复经品第。

湖平鉴澄心,楼迥纳远致。

放舟帆挂蒲,理楫裳集芰。

馀事问花柳,正务课雨霁。

遗迹缅元璙,连疆记吴地。

摛词座无哗,授简席欲避。

藐尔惭蚓窍,依然答松吹。

庄续旧韵赓,钱忆西清肄。

嗟均作古人,慰适豁久翳。

四巡昔未扈,再叠今初伺。

体逊蓝本蓝,揽鲜翠微翠。

鱼跃带波活,鸢飞齐云遂。

雉堞郡城望,蚕洎村舍暨。

暇仍询倪锄,憩略驻羲辔。

众合万亿迎,年越十六继。

对时延新景,联句循故事。

便与回舟泛,信得观风利。

蠲漕普实惠,登丰验上瑞。

讵惟拜飏荣,勉守劝示意。

夙怀酬阅堤,深情廑祈岁。

歌舞漫纷陈,夏谚非兹义。

于烟雨楼写景即题其上

宿雨已收际,晓云未泮时。

斯楼合斯景,宜画复宜诗。

梅谢砌馀片,柳眠檐罥丝。

传神纵非米,那可恝过之。

卷七十二

嘉兴道中作 其一

去时桑叶未抽齐,返棹桑阴绿覆低。

正是蚕忙此乡最,未宜归舫更教稽。

嘉兴道中作 其二

填潭积土有谐传,三塔而今尚峙然。

僧侣向曾乞题额,与名遂举赵州禅。

嘉兴道中作 其三

龙井昨才述桥事,嘉禾今复识堂名。

再斯可矣三仍再,玉局居然未忘情。

嘉兴道中作 其四

已收宿雨烟未泮,写景传神更咏诗。

今日晴明异名实,直教舟过恐程迟。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三日第六次南巡

《清高宗御制诗五集》

卷五

入浙江境

海塘躬阅此来巡,迎送河边两省臣。
疆有其分临益切,民无不爱见尤亲。
春云尚觉笼午日,宿雨已看清路尘。
麦欲滋膏蚕欲霁,两全艰矣岂能均。

驻浙江水营叠庚子旧作韵

庚子驻此心不怡,嫌其侈费意蹰踧。

兹来实为仍旧贯,花则花而木则木。

驻营咨政有馀暇,偶涉趣成归舫宿。

侈费者本意营私,后亦廉知刑以督。

然而用彼谁之过,至今自咎犹忸恧。

题烟雨楼叠庚子诗韵

春秋三阅喜重来,雨意烟情镜里开。

承德奚妨摹画貌,嘉兴毕竟启诗材。

夏中让彼泛锦芰,春季饶兹对玉梅。

不拟南巡更临此,鸣榔欲去重㣶徊。

游烟雨楼与梁国治董诰联句三叠前韵作

庚子图楼景,肖搆敕苑吏。

数典可忘兹,循名因定第。

真面豁重谋,会心宛一致。

南湖窗亚梅,北塞漪临芰。

讵惟耐烟雨,亦复宜晴霁。

扈从有邹枚,眺览离尘地。

四咏元璙输,三卷襄阳避。

活画含空濛,清音涤繁吹。

响钵非诗坛,夺茵拟讲肄。

优游翰墨林,潇洒松竹翳。

樗材珥笔仍,梓里观风伺。

铺棻劭耕蚕,涂饰却丹翠。

敢誇诸政和,所愿群生遂。

海塘深廑念,桑土斯攸暨。

询惟富教筹,绥以刚柔辔。

悠哉镜影澄,勖尔歌声继。

钱庄胥故人,梁董共新事。

兴适便回舫,澜清思涉利。

俯瞰鱼游乐,凭想禾嘉瑞。

莲岛隔云封,鳌矶足山意。

赓韵嗣前春,罢巡自今岁。

六度迅流阴,五字申时义。

题庚子写烟雨楼景卷叠韵

重展前巡卷,分明亲写时。

昔今不隔日,烟雨祗饶诗。

润景披银鉴,秘思抽绮丝。

再三仿米意,笑我此耽之。

钱陈群之师钱端进其曾祖母所画四子讲德及陈群书论合卷阅毕还之俾为其家世珍并题是什

王褒四子讲德论,贤母为图令子书。

却忆石渠经袐弆,俾还香树作家储。

一之为甚岂可再,其或有因益怆予。

触目不堪怀旧处,南来老辈半雕疏。

卷七

嘉兴道中咏古四首 其一

水村处处重农桑,槜李谁知古战场。

越踬吴颠胥往事,远帆烟雨望茫茫。

嘉兴道中咏古四首 其二

茶禅数典自三过,长老烹茶事咏哦。

文士豪吟殊不少,膻芗何独萃东坡。

嘉兴道中咏古四首 其三

属镂赐罢孤忠死,覆楚将无报逆施。

何必胥山留宰木,潮神自合付鸱夷。

嘉兴道中咏古四首 其四

槜李丈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卷九

题烟雨楼·其一

象写鸳湖景最嘉,饶他俯槛看荷花。

设如烟雨中方至,著相徇名两落差。

题烟雨楼·其二

老树绿云疑作雨,平湖碧霭欲生烟。

分明槜李暮春况,游目浑如一瞥然。

具体时间不可靠(不知道写于哪一次南巡途中)

四集卷八十二【所收自乾隆三十七年 (1772) 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即五六次南巡之间】

题烟雨楼二首·其一

携图去岁兴工始,断手今年蒇事勤。

数典可知自元璙,赓诗更以忆陈群。

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

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芰荷芬。

题烟雨楼二首·其二

十五年违烟雨楼,昨春未免惜情投。

虽然写景原藏弆,莫若肖形可咏游。

底论南吴及北塞,敢忘后乐与先忧。

凭栏俯视清泠镜,武列鸳湖异水不。

四集卷八十三

登烟雨楼即景

为喜嘉禾楼望意,搆楼玉塞俯澄瀛。

适当烟雨呈暑景,便拾级梯揽润情。

去岁巡南因肖北,今朝责实果循名。

循名可耳无须甚,时我心中正盼晴。

题董诰烟雨楼图

素壁词臣命写图,遂看即景貌鸳湖。

是烟是雨真无定,为北为南了不殊。

何必避嫌云著相,果然入妙恊清娱。

春巡昨况分明在,依恋民情略缱吾。

四集卷八十四

写烟雨楼图用去岁烟雨楼图诗韵(此亦弆懋勤殿者)

曾两图临米,匆匆已过时。

兹于塞之浙,亦复画而诗。

那辨异同镜,都饶烟雨丝。

函三原是一,旧韵偶赓之。

五集卷十

烟雨楼对荷作

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

屈为信理固宜是,淡弗华高乃在兹。

鹿苑不妨恣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

设如座喻对君子,香树依稀与论诗。

五集卷九十八

登烟雨楼即事

昨过广仁岭,西东农毕见。

麦麰未逮熟,禾黍则耕遍。

生机究欠润,炎风况时扇。

群言可待时,我意微觉旱。

湖楼肖嘉兴,烟雨其名善。

南巡实每副,北驻亦屡眷。

斯登匪为游,希即甘膏臶。

五集卷三十三

登烟雨楼即景

未至山庄雨沾足,到兹驻跸数朝晴。

红迟芳沼蕾才吐,绿满平坡芽遍萌。

却觉炎蒸午已剧,亟思凉润澍为倾。

层楼拾级一凭眺,即景思量合副名。

夜雨叠登烟雨楼即景韵(五月十七日)

弗雨无妨雨固好,塞天傍晚朗犹晴。

蓊濛夕入树迷霭,淅沥点垂草润萌。

遂有风催至霄迥,不停雷响落盆倾。

昨来七字诚符契,实政惟勤敢务名。

五集卷四十一

登烟雨楼

伏日为霖晚遂霁,时旸真足合农谣。

奚妨小雨当六月,况是大晴历四朝。

舟泛空濛旋登岸,楼探茗邈一凭寮。

循名责实诚无忝,副矣惟期莫致饶。

五集卷六十七

题烟雨楼

山庄驻跸将半月,烟雨楼凡几度凭。

瞠矣每孤责厥实,幸哉今乃副其称。

远峰欲与白云合,平阪才看绿草增。

兴寄滮湖阿那畔,逊他时若麦蚕登。

馀集卷十四

雨中题烟雨楼(闰六月初六日)

溪楼去岁竟无诗,归政高閒简咏词。

三日晴嫌炎热甚,一朝适喜雨烟宜。

霈霶势里趋熇象,南北景中合静思。

仍以七言继长卷,重吟否付偶然为。

已知嘉兴段乾隆南巡路线:

苏州府吴江县南斗圩大营——嘉兴府秀水县北教场大营——【次日】嘉兴府城——烟雨楼——三塔寺——桐乡县石门镇大营——【次日】塘西大营(杭州境)——杭州府——【三月】回至嘉兴,驻跸如前,数次再登烟雨楼。

涉及的地点:

一、北教场大营(今不可考)

位置:据清光绪《嘉兴府志 临幸程站图》,北教场的位置和杉青闸的位置隔着运河,在临近端平桥的运河西边,是当时的住宿之处。

乾隆南巡,水路一般每隔六七十里要设置一个大营。从吴江南斗圩大营至嘉兴北教场大营64华里,从嘉兴至石门大营73华里,从石门至塘西大营75华里。

乾隆六巡江南,其中有十次(包括回程)就驻跸在北教场大营,因此北教场被称为“乾隆御花园”

乾隆第五次南巡时期写有《驻浙江水营》:

江南水营屋三间,已谓不当心踖踧。

浙江水营倍过之,点缀亭台及花木。

争强长此竟安穷,今驻明发只一宿。

未曾预戒吾之过,实不思及此预督。

将求吾喜喜何曾,益觉怦怦增鞫恧。

乾隆注:“江南沿途水营构屋三间以备召对,已谓烦费。浙江则屋宇倍增,且点缀亭台花木,前此未曾豫戒,益觉不安耳。”

由此可观浙江大营的奢华和铺张(建造的御花园亭台楼阁、花草葱茏)真是浪费,乾隆写下御史以批示、训诫地方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二、鸳鸯湖上烟雨楼(重点)

乾隆六巡江南,八次登临嘉兴烟雨楼。

据《钦定热河志》卷三十五载,山庄烟雨楼位于“如意洲北,旧名青莲岛,建楼五楹,御题额曰烟雨楼”。

烟雨楼中贮藏有钱陈群书赵孟頫耕织图诗,乾隆数度题咏。此外,元赵孟頫有《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此作为钱陈群书赵孟頫诗作,贮藏于烟雨楼。

乾隆数次登临烟雨楼均赋诗提及该作,上面整理出的御诗中写烟雨楼的共31首(把组诗看作一首,或有遗漏)

乾隆最后一次到南湖烟雨楼时,在《题烟雨楼》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承德奚妨摹画貌,嘉兴毕竟启诗材。”“不拟南巡更临此,鸣榔欲去重㣶徊。”流露出对烟雨楼的无限留恋、依依不舍。

乾隆六次南巡八登烟雨楼概况见以下论文:

嘉兴烟雨楼:

仿嘉兴烟雨楼而制的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

三、南湖湖心岛上的乾隆御亭碑

乾隆御碑亭在南湖湖心岛上有两处。东御碑亭在清晖堂后。亭呈矩形,砖木结构,歇山顶,背面为辟有圆洞门的墙体,南北两侧为开扇形空窗的墙体,亭檐悬挂“御碑亭”三字匾额,亭内置立御碑。西御碑亭在烟雨楼西南角。亭呈方形,砖木结构,单檐攒尖顶,四角飞翘,柱间设矮墙坐凳,亭内置立御碑。

两座御碑相同,均为高18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的四面按乾隆御笔真迹摹刻咏南湖烟雨楼的诗句,字体为行书,飘逸劲健,流润秀丽。碑额高5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正反两面中间均刻有篆书“御笔”两字,旁刻双龙图案,东西两侧亦摹刻有诗句。两碑共镌刻乾隆诗句14首。

四、三塔寺

嘉兴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原茶禅寺前。塔初建于唐代。该塔是一座富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砖塔,造型美观, 观之赏心悦目,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虽历经千年的历史风烟,仍巍然屹立,足以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聪明智慧。

据《嘉禾志》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之。”唐季僧行云,运土填潭.建塔三座以“镇潭中白龙”。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第三次南巡时经过三塔寺,曾至寺中饮茶赋诗,御书“标示三乘”匾,题“涌塔同参法华品;试茶分证赵州禅”楹联,兴致所至,又将寺名赐名“茶禅寺”,还作《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诗:
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
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
偈忆赵州举,茶经玉局携。
登舟语首座,付尔好幽栖。
乾隆赋诗题匾题联又赐名,使茶禅寺声名大振。寺内奉祀“顺德龙王”和“先蚕福主”。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各地乡民纷纷摇船来茶禅寺祭神,并在寺旁运河上举行踏白船活动,非常热闹。
清代,三塔、三塔湾和茶禅寺构成的“茶禅夕照”景观,被列为“南湖八景”之一。

五、石门镇大营

俗称营盘头,位于桐乡市石门镇东高桥东侧。

石门镇地处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是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丰子恺的故乡,石门镇原名玉溪镇,古称石门市,形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是良渚文化的遗址之一,文化底蕴不亚于乌镇,有古韵石门之称。

清康熙《石门县志》云:“春秋时吴越垒石为门以为限隔,故市名石门,巷名垒石。”石门作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京杭大运河自杭州流至石门,在这里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又称“石门湾”。

清乾隆帝南巡曾六次驻跸石门的行宫遗址

据《嘉兴府志》记载,嘉兴大营占地22亩多,沿运河建石岸72丈多,石门大营占地54亩多,建石岸90多丈。里面建有内外宫门、御座、御书房、军机房、照厅、回廊、花园等。

也涉及到浙江大营铺张浪费的问题

乾隆四十九年,最后一次南巡,作《驻浙江水营垒,庚子旧作韵》:

庚子驻此心不怡,嫌其侈费意蹰踧。

兹来实为仍旧贯,花则花而木则木。

驻营咨政有余暇,偶涉趣成归舫宿。

侈费者本意营私,后亦廉知刑以督。

然而用彼谁之过,至今自咎犹忸恧。

乾隆自注:“庚子前巡,驻此水营,此来早敕地方官,不过仍旧有者,略为修理,无多费矣。”

诗一开头即回忆庚子年南巡的事,当时写的诗中谈到看到接待奢侈而不悦,这次仍旧如此,还是在大营栽花种木。

钱陈群曾仕康雍乾三朝,是清代著名词臣,与乾隆保持着密切的诗画交游,其书法体兼行草,颇有厚劲。《耕织图》始于南宋楼璹进献宋高宗之作,是描绘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图景,自宋代以来颇受帝 王青睐,康熙南巡时曾命内廷画家焦秉贞绘有《耕织图诗》,雍正也曾命画师绘制耕图和织图。后人 题咏不断,元赵孟頫有《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此作为钱陈群书赵孟頫诗作,贮藏于烟雨楼。 乾隆数次登临烟雨楼均赋诗提及该作,一则突出其对词臣钱陈群书法之嘉许,二则表达其作为帝王 对体现衣食民瘼之诗画作品的推崇。

乾隆与嘉兴钱陈群

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号香树、柘南居士,嘉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因赴陕西等地宣谕讲经,安抚百姓,被雍正夸奖为“安分读书人”,五升其官。乾隆时,任顺天府学政、刑部侍郎等职,为官有政绩,奖掖后进,多有上疏建言。因病致仕后居家乡二十多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享年89岁。卒后加赠太傅,入贤良祠,谥“文端”。他的儿子、孙子也被授官。

钱陈群晚年与当时苏州的沈德潜被称为“江浙二老”,两人曾一起多次接驾,陪同乾隆南巡,乾隆每年将自己写的诗歌寄送于他,钱陈群必赓和,两人有密切的诗歌往来。乾隆与钱陈群有长达四十多年的君臣与诗歌交往,两人唱和达数百篇章,且在钱陈群去世后,还一再写诗悼念。

乾隆二次南巡时,有嘉兴士人献《耕织图》,钱陈群在上面题写了赵孟頫的诗,制成诗画屏,置放在烟雨楼。乾隆在烟雨楼看到后,当即赋诗。

乾隆第三次南巡时作诗:“耕织图诗屏宛在,不殊惇史惕深宫。”第四次南巡时钱陈群已去世,乾隆犹写下《观钱陈群书赵孟頫耕织图诗屏题句》:

侍臣归老此居停,烟雨楼中书素屏。

悉我重耕还重织,岂其如画竟如铭。

深惟衣食求民谟,讵知湖山悦性灵。

无逸尔知曾染翰,喜兹金镜效张龄。

乾隆将此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提醒自己重视耕织,并声称南巡为的是关心百姓,不是光为了“悦性灵”。

【所以可以看到乾隆在御史中频繁提及嘉兴的蚕桑业】

那些传说中与乾隆有关的嘉兴美食(都是稗官野史,真的真的没有资料可考了)

1、红烧桂鱼

相传,乾隆下江南来到嘉兴,品尝了红烧桂鱼之后,大为赞赏。

2、金丝御鸭

传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一次当地太守为了讨好皇帝,于是让百姓在七日之内上供当地特色美食。在一次外出筛选过程中,太守意外发现嘉兴中药铺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精神抖擞,耳聪目明,于是就上前问其养生之道,老人说:“中药配野鸭,身体顶呱呱,里面加入十几种药材,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太守听后如获至宝,马上问其秘方,回府后将此鸭献给皇上,乾隆爷食用后,唇齿留香,龙颜大悦,随即命名为“金丝御鸭”。

3、长安宴球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船到海宁,乾隆携几位亲信上岸,不知不觉来到了杏花村外,肚中饥饿,得到一户农家夫妇招待。他们将鲢鱼去骨剁成鱼泥,配上佐料,捏成鱼圆后又觉得这鱼圆太小,便将发好的肉皮切碎了粘在鱼圆上,随后放到镬子里去蒸熟。乾隆尝后认为它外脆里嫩、既鲜又香,就叫随从取来笔墨,挥笔写下:“杏花村酒醉两宴,汉鱼满豚迷一球”,赐名这道菜为“宴球”,一则寓意日日平安,二则寓意可以进得官家之宴。自此,长安宴球名声大振。